清人紀曉嵐在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中講過一則寓言故事:北村鄭蘇仙,一日夢至冥府,見閻羅王方錄囚。有一官公服昂然入,自稱所至但飲一杯水,今無愧鬼神。王譏曰:“設(shè)官以治民,下至驛丞閘官,皆有利弊之當理,但不要錢即為好官,植木偶于堂,并水不飲,不更勝公乎?”官又辯曰:“某雖無功亦無罪。”王曰:“公一身處處求自全,某獄某獄避嫌疑而不言,非負民乎?某事某事畏煩重而不舉,非負國乎?三載考績之謂何,無功即有罪矣?!惫适轮辛磺凇⑹凰夭偷摹肮媚九肌?,看似老老實實、規(guī)規(guī)矩矩,實則有負崗位職責和人民期盼,是一種極大的不負責任。
初仕以勤政為首務(wù),政不勤則百事殆。古往今來,許多廉政勤政的為官者,都常懷無為而愧之心,常行經(jīng)世濟民之舉,在其位謀其政,任其職盡其責。唐代韋應(yīng)物在蘇州刺史任上碰到大旱饑荒,百姓紛紛外逃,遂感慨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錢”;白居易在縣尉任上,察知百姓“家田輸稅盡”、拾穗“充饑腸”時,不由產(chǎn)生“念此私自愧,盡日不能忘”的自責。北宋蘇軾在任杭州知州時,見西湖草長水涸,葑田占去西湖之半,于是募民開湖興修水利,利用浚挖的葑草和淤泥筑起長堤,這不僅給后人留下如畫美景的“蘇堤”,更成為其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的生動寫照。
“居官者,須精勵敏捷以勤政;碌碌無能者,草木同朽?!睄徫缓吐殑?wù),意味著責任和擔當。然而,少數(shù)為官者卻看不清、扛不起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,遇事敷衍推諉,做事碌碌無為,以致責任盡失、擔當全無。正如《居官鏡》中所言: “無所取于民,而善良者感之;不能禁民為非,而豪強者頌之;無所取于屬員,而循分者安之;不能禁屬員妄為,而貪劣者稱之;刁生多事,而寬待之;劣紳不法,而姑容之。故刁生劣紳,皆言其和平,甚至胥吏作奸而不能懲,盜賊肆行而不能禁。自胥吏至于盜賊,皆樂其安靜而不欲其去任?!边@樣的為官者,平平安安占位子,疲疲沓沓混日子,歲歲年年老樣子,非但不能干事成事,反而一再誤事壞事。
庸官懶官之所以廣受詬病,就是因為他們喪失了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該有的事業(yè)心、責任感,無視職責使命和群眾利益,該盡的責不盡,該辦的事不辦,遇到問題繞著走,碰到矛盾躲著走,甘當“太平官”,安穩(wěn)度日子。“庸”字當頭,勢必導(dǎo)致庸政怠政、失職瀆職,這既阻礙各項決策部署的落實落地,也侵蝕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。
干部干部,干是當頭的,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,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。當前,改革發(fā)展穩(wěn)定各項任務(wù)艱巨繁重,黨員干部當時常用“無功即為過,庸碌就是錯”來自警自省,激揚勤勤懇懇、兢兢業(yè)業(yè)的奮斗精神,律己以廉、蒞事以勤,凝心聚力、埋頭苦干。自覺走出“舒適區(qū)”、遠離“避風港”,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,把責任扛在肩上,努力擔當任事、主動進取作為,力爭創(chuàng)造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業(yè)績。